難忘的少年礦工歲月
張金玉
作者(右一)與探沂鎮少年兒童猜燈謎,掛紅燈,喜慶元宵佳節。
今年元宵節前夕,我來到中國特色小鎮—費縣探沂鎮參加“愛在立春,情暖元宵”社會實踐活動,重返少年礦工的揚帆啟航之地——探沂煤礦舊址,望著眼前接踵而起的高樓、林立的工廠,寬敞的道路縱橫交錯,人來車往,車輛川流不息,曾留下我奮斗足跡的探沂煤礦已經蕩然無存了?;叵肫鹈旱V生涯那點點滴滴,往日的記憶鐫刻在我的心底,有美好的,有苦澀的,更有驚心動魄的,就像一條五彩斑斕的彩虹,讓我的思緒行走在心情的邊緣,沿著錯綜復雜的心路,追憶那曾經雀躍澎湃的青春。
一九七七年七月,我高中畢業后回到三南尹生產大隊,加入了大隊里的建筑施工隊,參加村西龍王溝東岸的堤壩加固工程,我不會干石匠活當不了“大工”,只好當攪拌水泥砂漿的“小工”,兼著施工隊考勤記工員。
“大工師傅上了墻,小工來了忙?!?/h1>“泥來?!?大工需要水泥砂漿。
“到了?!蔽译S聲應答,連忙用鐵锨端著水泥砂漿給大工師傅送去,一天往來穿梭,累得腿疼腰酸,只掙到6個工分(大工滿工10分)。夜晚躺在床上,懷揣著早日當上工人吃國庫糧的夢想,面對現實的人生,八月底終于等來了探沂人民公社招收社辦工人的喜訊,經三南尹大隊推薦,通過探沂工交財貿辦公室面試、政審,我如愿被錄取為亦工亦農的社辦工人。
啊,到探沂煤礦當礦工?報到通知書令我大失所望,聽說“煤礦工人是‘埋’了沒死,唱戲的演員是‘死’了不埋”,我當時只有16周歲,還未成年就鉆進礦井里,在四塊石頭包圍肉體的井下心有不甘。入職那天,老礦工夾道歡迎新職工的鑼鼓聲令我躁動不安,滿眼委屈的淚水馬上就要墜落,強忍著不讓它流下來,因為我知道自己多么堅強,如果當眾哭泣豈不被人笑話?此刻我的心情無法用語言去形容,只一門心思想著既然來了就要干好,不能辜負親友對我的期望。
探沂煤礦是一座小型煤礦,向西離大探沂村不足一公里,大門向南面對薛家村東邊的紅石嶺,大門外東邊高大的煤渣山上站著十幾個中年婦女,用抓鉤不停地翻倒著煤渣,尋找硫礦石和煙煤碎塊。礦區南北主干道延伸到煤礦北墻邊的人行豎井,路東黑漆漆的煤山占了大半個院落,路西四排瓦房是辦公、生活、機電和機修區 ,院北緊鄰沂河水系一級支流祊(bēng)河。
進入礦區,雙腳踏上泥沙路面,就揚起一陣灰塵,白色的球鞋上馬上就沾了一層黑土,繼續往前走,便看到一股股濃煙從焦爐中涌出,空氣中彌漫著焦化特有的刺鼻氣味,在當時的條件和“抓革命,促生產”的大背景下,人們還沒有環保的概念。
任師傅帶著我順著運煤一大巷前行,透過巷道兩側支撐木棒的間隙,深邃莫測的廢棄采煤坑一眼看不到盡頭,漆黑陰冷,令人恐怖。滴滴答答的落水匯集到巷道兩側的水溝里,在溝底黑色煤塵的映襯下顯得尤為清澈。
精彩評論 共 0 條
請先登錄后發表評論~